中央社台北3日電)要過節了,不少大陸人打算買瓶紅酒熱鬧慶祝。但在北京大賣場發現,許多進口酒「很紅很暴利」,標榜原裝進口的葡萄酒既有不貼中文標籤的違法現象,也有在中國內地灌裝、身份不明的嫌疑。
消費者只要進入北京的超市,紅酒琳瑯滿目。中國、法國、南非等許多國家都有,各種拗口的酒名讓人頭暈眼花。
葡萄酒品酒師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葡萄酒協會秘書長朱東飛告訴重慶晚報記者,中國葡萄酒的3大品牌長城、王朝和張裕,佔據了7成左右的大陸國內市場。國外葡萄酒,如果只是單純的瓶裝酒進口,市場佔有率只有10%。
朱東飛指出,酒的價格與銷售管道的關係甚至比酒本身的關係要大,進口紅酒到大陸市場,所有稅費比例合起來超過酒本身40%,每瓶成本人民幣30元左右,進口商再以40多元的價格賣給經銷商,可以獲得30%左右的毛利。到了經銷商那裏,則以80至100元的價格賣出,經銷商有50%的毛利。若是在專賣店、酒吧,銷售的價格還要比在超市貴上許多。
他表示,目前大陸國內不少進口葡萄酒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,便另闢蹊徑,主打「原裝進口」的概念。其中不乏以次充好(以次級貨冒充好貨)、隨意定價、過度包裝等問題。
有些進口商為了降低關稅成本(實際是逃稅),只進口成桶的原酒,在廣東、福建等沿海口岸灌裝,然後再進入大陸市場銷售。分裝木桶進口有2種,1種是葡萄原汁,另1種是進口葡萄漿。前者廠家可以直接分裝成葡萄酒成品,後者則必須進行勾兌,按照口感調配,加水和色素等。
還有一些貿易公司,雖然進口的葡萄酒屬於優質產品,但是銷售的卻是灌裝和走私的葡萄酒,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,檢查時各種手續齊全。此外,國外進口葡萄酒基本上沒有盒裝,但是中國國內代理商用大量廉價的包裝盒包裝,給人虛假「豪華」的感覺。
目前,進口再分裝的紅酒已經佔據大陸進口紅酒6至7成的市場,同時,由於大陸消費者對葡萄酒定價缺少概念,若干商販基本上都是隨口定價,通常都標了高價,因為似乎越貴越好賣。
在法國經商多年的陳元透露,一般法國超市裡的紅酒,每瓶價格在2歐元左右,去酒莊進貨價格更便宜。若原價折合人民幣約20元的洋紅酒,加上運費平均每瓶2元,納稅(關稅14%、增值稅17%、消費稅10%)之後的到岸成本為30元左右,倉儲和本地運輸、人工費用合計2元,出售前成本大約32元。
他說,「成本10、20元的東西,進口後卻要賣個300、400元,這就是目前進口紅酒的經濟學。」
他表示,經銷商一般以60元左右供應給超市或商場,之後再加價10%到15%銷售,到消費者手中就成70、80元了。而一旦進入西餐廳,則按經銷商供貨價的2至2.5倍賣給消費者,進入飯店的紅酒,身價更陡增3至4倍,售價可達300元左右。
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僅為大陸國內酒類產品年消費總量的1%,每人平均年消費量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6%,大陸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。
受金融危機的影響,全球一些葡萄酒消費大國的銷售情況出現下滑,而中國卻蘊含著巨大增長潛力,已成為世界第8大葡萄酒消費國。到2013年,中國葡萄酒消費將達12.6億瓶,比2009年同期增加32%。
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日前表示,過去8年,中國大陸進口波爾多葡萄酒數量成長了70多倍,2010年首度取代英國和德國,成為波爾多葡萄酒出口額最高的市場,總額高達9000萬歐元(約1.18億美元)。
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2010年1到9月,大陸葡萄酒的進口量比2009年同期驟增67%。而根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最新研究報告,2004年至2008年,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增幅高達80%,此數值是全球葡萄酒消費量增幅最高的
來源:yahoo新聞
留言列表